老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5-04-19 13:13:18
老师教育随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教育随笔1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春游啊?”“老师,是不是明天春游呢?”“快了,快了,到时去的时候会跟你们说的。”就这样,宝贝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游这件大事给盼来了。

4月27日上午,宝贝们带着零食,背着小书包早早来到幼儿园,连平时来得很迟的安安,也早早到来。此时的孩子,激动万分,巴不得现在就出发。大概8:40分,我们排着队伍正式出发。虽然,春游的地点在小区内,但对于宝贝们而言,依旧热情高涨,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地点,在乎快乐的心情也”。宝宝们之间,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瞧瞧那边,似乎美丽的风景永远都看不完。在途中,宝宝们看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特别热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向她们打个招呼问声好。一下子受到了大家的称赞,真是一帮懂事的孩子啊!

走了一会儿,宝宝们也有点累了,我们选了个凉快的地方,垫上报纸坐了下来。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只见,宝宝们一坐下,就掏出小书包里的零食,兴奋地吃了起来,“老师,帮我瓶盖拧一下。”“老师,帮我薯条拆一下。”顿时,我左右两边跑,忙得不可开交啊。“老师,这颗糖给你吃。”“老师,这个薯片给你。”一下子功夫,宝贝们都走上来喂我吃东西,真是开心,顿时,感觉我也早已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她们的好朋友啦!

宝贝们已经真正有了学会分享的意识啦。这不,天佑小朋友是最勤快的一个啦,分得最忙的一个就是他啦,一会儿分果冻,一会儿分薯条,别看他月份小,但真的比我们班上部分宝宝懂事很多。突然,管理小区业务的叔叔们从我们这边走过,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就是小博士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啊?”“嗯,是的。”宝贝们懂事的回答了叔叔们的话。随即,子楠小朋友,拿着自己爱吃的`零食,迅速跑到一位叔叔面前,把好吃的东西递给了叔叔吃,虽然没有大胆的说,但她的行动已经足以证明了一切。路上,又来了一位小弟弟,宝宝们一个个又迫不及待地跑到弟弟面前,把好东西拿出来给弟弟吃,顿时把弟弟给围住了,弟弟害羞得直躲到妈妈身后去。真是一帮可爱的孩子,不愧是大家的开心果啊!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喝饱了,吃足了,也休息够啦!宝宝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安全返回园里,此时,她们已深深沉醉在那一刻快乐的时光中。

老师教育随笔2

今天,在操场上,我看见罗洋气嘟嘟站在大树下,不停地用脚踢树,我走过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我要上大班,不上小班了”,我一听愣了一下:“为什么呀?”

“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哪里都可以去玩,什么都会”我一听止不住笑了,于是很耐心的`告诉他:“罗洋,你有大哥哥、大姐姐高吗?大吗?”

“没有”

我又问:“你和他们一起跑,一起爬滑梯,你挤得赢他们吗?”

“挤不赢”

“那会怎么样呢”

“会摔倒”他低下了头

我又说:“还有我们要读大班,必须慢长大,学会很多知识,经过很多努力,才会知道很多东西,才能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聪明,不然的话,我现在什么都不懂,小弟弟、小妹妹问你什么,你什么都不懂能当大哥哥、大姐姐吗?”

听了我的话,他抬起头,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不上大班了,长大了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才能上。”

老师教育随笔3

10月的某一天,我正带着孩子们在水泥地上进行着晨间活动,这一天,我们玩的是轮胎还有打地鼠。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多数的孩子都在推动着轮胎进行比赛,这个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正孤孤单单的坐在一个轮胎上,我心里想着“她怎么自己一个人坐在这里呢?“于是我就走到她身旁,想着让她加入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去,我问她:”霏霏,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我们去跟她们一起玩好不好呀?”霏霏没有回答我,我又继续追问:“你自己一个人坐在这儿多孤单呀?”这时霏霏回答我说:“可是我在坐火车呀,我的火车还没有到站呢!”

原本我以为她是因为胆小所以没有加入到其他孩子的游戏中,但她的回答反而让我感到惊讶,不是因为不加入小朋友们的`游戏,而是因为自己乘坐的火车还没有到站!

所以,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世界,而我们,也应该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老师教育随笔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但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用心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好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透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资料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资料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用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潜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透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 ……此处隐藏5262个字……p>小小班的孩子们,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开心快乐,可爱的小志豪,小小班的全体师生祝愿你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老师教育随笔11

意料之外的新问题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差。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用歌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育幼儿,幼儿可真听话,他们到园后,自己搬下小凳子,有了鼻涕自己擦掉,热了的时候自己脱外套……看到这些,我心里感到很有成绩感。

可是过了不久,早上值班的时候一连听到几个家长说:“孩子来到幼儿园以后倒是学了不少知识,懂礼貌了、讲卫生了,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家然他干点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他就会说:“你自己不会干嘛?我们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哎……真拿他没办法。听了他们的话我一下愣住了,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没想到幼儿是这样领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以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和互相帮助两首歌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在家长的面前就很少听到那样的反应了。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老师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要全面地考虑问题。

"欺"蒙教育

事件:孩子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便哭着向母亲告状,母亲听罢便霹雳啪啦的打起石头来。

≈析: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此类“启蒙”教育的'情景。这位母亲的这种做法,其实丝毫无助于启迪孩子的智慧,增进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实际上只是对孩子的一种善意的欺骗,因为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有效的孩子经验缺乏,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还不够清晰,大人把错误的概念灌输给孩子,必然给孩子正确的认识物体存在的状态造成障碍,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胆怯心理,还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一、鼓励孩子:别哭,要向解放军叔叔一样勇敢。

二、告诉孩子以后要小心,碰到有障碍物的道路时学会绕道走。

三、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孩子活泼好奇,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碰一碰、动一动,常常会不自觉的去接触危险的事物,做危险的动作。所以,父母要跟孩子讲清楚,哪些地方有危险,有什么危险,该怎样去避免,

老师教育随笔12

班里有个学生很招人讨厌,他就是所谓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学生。

他姓贾,本文就称他为小贾吧,他本质上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可就是自制力太差,上课爱捣蛋,下课还经常给同学们闹矛盾,以致于基础知识简直一塌糊涂,人员还可差。

说他不聪明吧,他有时候算计起自己的小利益头头是道。说他聪明吧,学习成绩总是倒数。最让人苦笑不得的是他的座位引起的xxx。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他总是单人单座,我把他调在讲桌的`边上,离老师最近的地方,目的是让他受到约束,认真听讲,同时也方便管理,可时间长了,发现他喜欢接话,声音还可大,每次当你讲的正关键时,他就会插一杠子,打断你的教学,很烦人。于是他就到了最后一排,自从换了位置,天天来缠着我问,老师我啥时候能到前面,有一次数学老师把两个上课经常说话的人调到前面了,他就来问,我也能来前面吗?我告诉他表现不好的人才到前面了,你们猜怎么着了,他竟然故意捣乱,让他周围的人纷纷来报告,老师我表现不好就能来前面了,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说你是表现好了就可以来,果然连续几天他收敛了许多,经不住缠人的我,终于让他坐到前面了,看着他欢呼的身影,不禁觉得孩子不管学习啥样,在他的世界总会有追求的东西,这一段发现他还有点改变,希望他每天可以进步一点点。

老师教育随笔13

今天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虽然“欢迎新小朋友来到温馨大家庭”的条幅是那样醒目,可不一会儿,你就会听到哭声连篇,从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特别是对初次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产生哭闹、恐惧、紧张等现象。幼儿初次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产生的不适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为了让孩子过好入托关,家长就必须要做好孩子会哭闹的`思想准备。家长要坚持送孩子来园,不要中途到园巡视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其他幼儿的不良情绪。为了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班上的每位教师会尽量做到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清老师的话,看到老师的表情;我们会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抚摩与拥抱,唤起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班上的每位教师。

总之,新孩子入园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必然的,我们老师会用妈妈般的爱去关心孩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吸引孩子,使孩子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体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请家长相信老师!

老师教育随笔14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

我们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那种事真没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齐,指责他人。他们更强烈的期望拥有同病相怜的`伙伴。

同欣航相反,我们班心仪小朋友不去指责他人,却情绪更低落,内心充满着自责,有着过分的自卑感,总是觉得在别人眼里自己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实际上是等于在叮嘱孩子:“你要不断的失败呀!”由此看出,在中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父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鼓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犹如一剂良药,抚慰孩子心灵创伤;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老师教育随笔15

我班的曾之恋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玩。

通过几天的相处,我知道之恋这个孩子不善于交往,为此非常担心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可能会为她的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决定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在玩时主动去找她玩,以带动孩子对游戏的参与性,激发她的`兴趣。在她开始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时,我便走过去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聪明,想了一下后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便腼腆的走过去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看到她能够克服自己内心做出改变,自己也很高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指导,曾之恋小朋友开朗了许多,有时也爱说爱笑了,而且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看到她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慢慢变成乐观开朗的女孩,真为她开心。

《老师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